- 首頁 >
- 專文特區
專文特區
輕運輸賞遊打狗藝術
作者:圖文/呂佳樺
轉載處:
高雄市近年積極透過多項公共建設與政策,營造宜居的生活環境,其中便捷的大眾運輸系統即為重要之一環,由捷運、輕軌、公車以及公共自行車結合而成的公共交通網絡,降低排碳量以及對環境的衝擊。除了完善構築硬體建設,高雄市也導入藝術元素,為城市創造出一個個趣味、實驗、創意的角落。
國外也有在推動藝術候車亭,它是一種低調的城市行銷手段,也是最能親近常民的美學觸點,文化局與交通局為使市民能於生活中遍拾藝術、體驗藝術,營造都市美學環境,自民國99年起辦理多屆公車候車亭創意裝置藝術徵件,公開徵求藝術工作者及學生發揮創意,在市區陸續出現多座造型獨特的城市新亮點,除了吸引市民佇足流連欣賞,更有人專程前往攝影紀錄。蛻變後的候車亭除了保有街道傢俱功能,部份更結合環保節能概念,開創與發掘生活美學之各式「實驗性」、「開放性」、「公共性」、「可能性」,讓市民在城市路口與藝術邂逅。
Square Balloons 方塊氣球 / 呂亞歷
地點:中華四路與苓雅二路口
靈感來自電影「天外奇蹟」,以側板代表拉住氣球的線,再以綠、黃、紅、白、藍多彩展現城市的繽紛。讓氣球帶著民眾升空遠離都市叢林。
SHADE 樹蔭 / 閃紹維
地點:中華四路與五福二路口
主結構採用咖啡色系象徵樹木主幹,上部遮雨板製作出枝枒交錯意象,陽光灑落而下形成剪影,與中央公園林木鬱鬱蒼蒼相呼應。
The Sea 海洋 / 陳宥辰
地點:中華四路與苓雅二路口
高雄市為海洋首都,結合海浪、魚、水紋、船帆的意象,讓律動的線條似魚似水徜徉在高雄市的街道上。
一種瀕臨臨界點的邂逅想像 / 蘇家賢、黃法誠、林建佑、林韋佑
地點:五福一路上(高市文化中心大門口左側)
大量的鴿子聚集是高雄市文化中心特有的景觀,藝術家以候車亭狹小空間卻塞入超乎數量的鴿子,隱喻城市塞爆失控的聚集現象,都市的人兒處於即將發生變化的臨界張力。
佇足 / 陳羿良
地點:五福一路上(五福國中大門左前方)
邀請知名竹編工藝師林秀琴與王貞云,讓作品更添光影層次變化,一座有機體候車亭,停駐在陽光舞躍的南國之境,守候乘客一次次短暫卻欲心動的接觸。
那些年,我們一起渡過的青春 / 黃法誠、林建佑、林韋佑
地點:五福一路上(五福國中大門左前方)
公車亭變成了上學時使用的桌子,旁邊懸掛著書包,隨意擺放著文具用品,就像我們都曾使用的那張桌子,候車椅也變成板擦,彷彿又回到老師在黑板寫下重點,台下勤抄寫著筆記的求學記憶、那段青澀歲月。
與一個和平城市的邂逅 / 黃敬永、吳進忠
地點:和平一路上(高雄師範大學大門對面)
靈感來自電影「真善美」中的小白花,白色花朵堆積形塑成和平、純潔的願景,表達、營造出一種人與環境共榮的詩意空間。
遇見沁涼 / 謙漢設計有限公司林幸長
地點:五福一路上(靠和平路口)
以冰塊逐漸融化作為創作構想,為候車乘客營造涼爽清新的感受,沉澱心境,轉換原本期盼、焦急或浮躁的心情。
對白Key in / 潘大謙
地點:和平一路上
候車亭頂端設置了許多對話框,並置入一些電腦打字時常用的表情符號,似乎在傳達著旅客們的談話,呈現出意外、有趣的城市風景。
飛行‧夢想 / 薩依德有限公司張白苓
地點:民權一路上
創作概念為藉由乘坐在紙飛機雲端間飛行的小朋友,重拾那個漸漸遺忘過去充滿活力和夢想的自己。
海洋與詩的邂逅 / 闞凱宇
地點:四維二路上
作品靈感來自於詩人陳秋白的詩,白色的曲面與藍光LED就如同詩句中「佇白色的水花佮寶藍色的草埔頂」,在等待公車的途中,同時邂逅了海洋與詩。
Roots落地生根 / 張白苓
地點:中正四路(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對面)
以落地生根為創作概念,用不同粗細顏色的鋼管,代表不同族群的人在這片土地上,經過努力的耕耘(扎根)與融合後破土而出,開出美麗的花朵。
澄清湖站候車亭
地點:澄清湖大門右邊
民眾可以利用手搖式發電,就聽到綠繡眼、五色鳥、樹鵲及黑枕藍鶲等4種鳥鳴聲,先認識鳥叫聲,在鳥松濕地現場就能應用辨識鳥的種類,極富教育意義。
高雄捷運公共藝術以美麗島站大廳的琉璃作品《光之穹頂》最為著名,已經成為遊客造訪高雄必去的地標景點,104年9月起升級為2.0版光炫秀,作品從靜態展示,轉變為結合悠揚樂音與光影變幻的視聽覺饗宴,營造出華麗浪漫的藝文氛圍。每日3場,週五加映1場,週末假日加映2場,捷運站更提供自動導覽語音MP3服務,讓遊客更深入認識《光之穹頂》。另外高雄捷運紅橘線的每個車站皆設置有法定公共藝術作品,捷運公司特別規劃辦理「用藝術和世界交朋友」導覽行程,以及針對國中小學童設計的「讓孩子認識這塊土地的美」高雄捷運公共藝術暨地方采風導覽推廣教育計畫,共有「逍遙藝遊港都」、「幸福明耀北高雄」、「橋頭的歷史風華」、「發掘城市人情味」、「遨遊鳳山風采」等5條路線,透過導覽解說串連高雄捷運公共藝術與所在地點的建築、生態、文史、生活故事,每一座站體都是小小展示間,連結而成高雄捷運這座大型城市美術館,體現在地文化價值,深耕市民對在地的理解與認同。
高雄市公共自行車路網與C bike租賃系統深受市民喜愛,目前已建置完成「茄萣漁村風情自行車路線」、「大寮自行車路線」、「阿公店水庫自行車道」、「熱帶植物園與紅毛港區自行車路線」、「旗山美濃自行車路線」、「高屏溪自行車路線」、「金澄雙湖自行車路線」、「旗津環島自行車道」、「愛河自行車道」、「西臨港線自行車道」等路線,沿路可欣賞高雄山、海、河、港不同特色的地理景觀,市府亦透過裝置藝術讓民眾的低碳微旅行能增添藝術采風。
親愛的朋友,下一次來高雄,選擇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來場藝術微旅行吧!
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
高雄捷運凹子底站《明日都星》
高雄捷運橋頭火車站《天工開物》
愛河自行車道行經願景橋兩岸作品《河岸寄意》,北岸的內惟是溼地生態,作品為水流動的意象,幻化為實體,以延續環境特色。
《河岸寄意》南岸作品提醒市民不要忘卻傳統的磚窯產業是推動高雄城市發展的重要先鋒之一,這座戶外客廳相當受到車友歡迎。
旗津環島自行車道可以觀賞到巨大的《黃金海韻—海珍珠》。
西臨港線自行車道行經駁二藝術特區,園區設置許多裝置藝術品,相當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