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專文特區
專文特區
文山故事的川流與舞動-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及其周邊國有土地合作開發案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作者:文/圖 周逸傑
轉載處:

臺北市南郊的文山區依山傍水,擁有寧適的居住環境,為臺北市重要的文教與休憩區。因多山林,氣候溼潤,更成為許多人踏青避暑的首選。
在這樣的特殊地理環境條件下,一段「親近土地的生活、恣意流動的地景、豐厚的在地溫度」,堆砌而成的華爾滋圓舞曲,也即將在此地開展漫延。並透過「記憶、認同與停留」的再現揭開序幕,以無牆美術館的建構,重新描繪出你我心中的花園城市。
由藝術家宋璽德與蔡文祥攜手擘畫出「文山故事川流與舞動的美好時光」,融合公務、教育與生活的人文律動,透過公共藝術計畫的串接逐步實踐成型。
序曲
為配合行政院土地活化政策,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積極就全國各處國有土地進行活化利用工作,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簡稱:財訓所(註1))及其周邊土地位於臺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六段,約3.52公頃之國有土地目前主要係供財政部所屬人員教育訓練之用,擬透過再規劃利用發揮土地更大使用效益。
邀請民間華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協助規劃為「國家財政辦公園區」,同時將基地剩餘可開發空間與量體再利用,共同創造周邊整體發展性,提升本區域環境品質。在兼顧樽節政府興建廳舍公務預算之前提下,期望藉由與民間合作開發方式,引進民間資金與創意,協助政府完成國家財政辦公園區之目標,同時達到促進國有土地開發利用、帶動週邊區域整體環境品質提升等多重目的。本計畫主要達成目標如下:
- 開發財訓所及周邊國有土地,提升國有土地運用效益,同時帶動週邊地區發展,活絡臺北市南區的發展動能。
- 以不編列公務預算,引進民間資金合作開發方式於本案基地開發優質政府辦公大樓以利財政部及其所屬相關機構進駐;另一方面,提升現有財訓所學員宿舍住宿品質,建置優質訓練環境。
記憶場域的串連
全案基地自羅斯福路六段142巷巷口一路走進社區,即可漫步於長達300公尺的綠園道。在整體空間配置上,建築量體大幅退縮,讓出一條完整線性的開放式生態公園,並由兩組件公共藝術作品串接起公務、生活與休憩等多重複合機能。延續建築大量植栽綠化,景觀刻意保留原生種樹,共同營造有機寧適的生活環境。
首先以設置於政府辦公大樓藝術人文水景區的公共藝術作品(A區)作為起點,該場域為辦公人員過道主要視覺區域,亦是財政廳舍地標性的入口意象,更是完整線性開放式生態公園的開始,也帶出後續生態公園西北側端點區域(B區)的另一處公共藝術設置地點。
希冀打造當民眾或工作同仁下班後,輕鬆的漫步於樹林中,不論是「行走或停留」,公共藝術都將成為呼應在地環境與生活形態的序列性作品。在開放式生態公園的人行動線交會節點,串連周邊居民、財訓所人員及辦公大樓人員視覺與身心休憩放鬆的停頓點。
城市‧華爾滋 (A區)
「華爾滋」一首輕快律動的圓舞曲,對應著臺北城繁忙擾攘的快速節奏。試圖從視覺與聽覺上,重新賦予使用者慢、漫、蔓的新心情。作品《城市‧華爾滋》即建構在此概念之下,希望在城市中創造一個具備藝術休閒與人文美學概念的公共藝術作品。亦延續未來整體園區戶外開放空間,結合「田園」與「林蔭」。期待透過造形美學結合光與水幕連結週邊新形態的環境風景,成為知識與休憩的記憶。
《城市‧華爾滋》創作理念源自於華爾滋舞步與旋轉的橢圓概念為基礎,透過五個立體圓軸結構水景而形成,是一座結合漸變與律動的雕塑作品。在作品的構成與造形中蘊藏豐富型態的意象及語彙,作品內部規劃給水(作品頂端5個蓄水槽)與外部噴水系統,營造主視覺的多向度空間,透過高低位移的不規則橢圓交互串連構成五組座標,相異的圓弧軸線與量體表現。因坐落於大樓與公共休憩空間,除了大樓內視點外也兼顧公共空間的互動性,將成為周遭環境亮眼的新地標與美感體驗。
作品座落於財政部財政人員訓練所辦公大樓前藝術人文水景區,冉冉上升的漸層與律動,好像舞步一般曼妙且優雅。凸顯出具備知識與教育的人文場域有如忙碌城市中的一塊淨土,作品同時也扮演著支撐國家財政人員培育的重要位置,在《城市‧華爾滋》作品中含括水景與光的互動機能,自然光線透過水幕的折射與透射後,有如曼妙的音樂與舞步般,成為伴隨著新店溪河畔孕育著國家經濟財政政智慧的寶石一般。期待以此呼應建築規畫的主軸「舞動的人文、視覺的饗宴、記憶的場域、呼吸的土地、川流的地景」等空間特質。
創作者:宋璽德
作品尺寸:325(長)×220(寬)×320(高,含臺座420)cm
作品材質:SUS316不鏽鋼
營造主視覺的多向度空間,透過高低位移的不規則橢圓交互串連構成五組座標 / 作品名稱:城市‧華爾滋 / 創作者:宋璽德-1。
城市‧華爾滋-遠景相關剪影
透過五個立體圓軸結構水景而形成的藝術作品 / 作品名稱:城市‧華爾滋 / 創作者:宋璽德-2。
城市‧華爾滋-近景相關剪影
一座結合漸變與律動的雕塑作品 / 作品名稱:城市‧華爾滋 / 創作者:宋璽德-3。
城市‧華爾滋-背面角度取景相關剪影
呼吸的土地‧川流的地景 (B區)
土地倫理與情感溫度一直是公共藝術計劃中,關鍵要素之一。本作品主軸回歸以「人」為中心,配合民眾參與攝影紀錄,轉化文山區的文化景象、人文歷史、生活故事等,讓當地民眾藉由影像更了解個人生活所在地過去與現在的鍊結,而成為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元素。喚起對人們的土地情感與認同,追求人與自然間和諧關係的核心精神,同時與基地景觀相互輝映,以連結起民眾與藝術間的關係。
透過系列作品的規畫,將流動的人群帶入開放式生態公園場域,表達人與土地的關係與生命的價值。本計畫著重思考:如何將公共藝術與空間和地方色彩緊密結合為財政人員與附近居民創作一記憶聯繫的場所,創造一個不僅是經過,而是會「停留並介入」的場所:並能提供經驗交流和歸屬認同的場所。
賦予一個具有意義的地方,一個能夠令人產生藝想世界的空間,並以「記憶、認同、生命不息」的中心概念來貫穿系列作品。本作品分為二組,分別為:「文山的故事」、「穿流.美好時光」
作品一:文山故事(呼吸的土地)
土地,承載著記憶。
記憶,是故事的堆疊。
生命,是記憶的延展。
財訓所前身有美好的人親土親的故事,爾後又成為培訓國家重要財政人員的重要基地,作為財政業務及政策執行的推手。有鑑於本案建築空間規畫以「呼吸的土地、川流的地景」呈現,故以多彩的作品型式來營造空間中,另一種輕鬆而親民的氣息。
系列作品以17個小單元組成7大組件,以地景藝術手法為出發,從轉角遇見藝術的概念將公共藝術浸潤基地空間,將場域作為作品主件的一部分。以現有空間作微調切割分配,藉由部分造形主件的融入,將既有場域與系列作品作整體景致交融,讓民眾可以藉由作品主件的視覺引導,發現空間變為作品的部分的驚喜。
作品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動態造型是利用攝影剪影技術拍攝文山社區居民的生活百態。每個人在生活中交織著彼此動人的故事,穿梭在路上的上班族,忙著談公事,為了夢想而努力著;牽著小孩的小手過馬路的家長,傳遞著溫馨接送情;在公園邊遛狗的青年,上演著他和毛小孩愛的故事;青少年在運動場上的跳躍,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小朋友間的兩小無猜,或打傘在雨中漫步的詩情畫意。這些元素都被轉化為作品的主角,融入在作品中,同時串聯成故事,虛實共構成一幅共存共榮基地,洋溢幸福活力希望的景象。
創作者:蔡文祥
作品尺寸:一組七件
123(長)×32(寬)×175(高)cm
188(長)×101(寬)×221(高)cm
218(長)×57(寬)×182(高)cm
318(長)×136(寬)×248(高)cm
123(長)×35(寬)×130(高)cm
222(長)×163(寬)×198(高)cm
173(長)×50(寬)×170(高)cm
作品材質:不鏽鋼
溢著青春活力的小朋友剪影 / 作品名稱:文山故事 / 創作者:蔡文祥-1。
文山故事-遠景相關剪影
穿梭在路上的上班族,忙著談公事,為了夢想而努力的剪影 / 作品名稱:文山故事 / 創作者:蔡文祥-2。
文山故事-另一景相關剪影
從轉角遇見藝術的概念將公共藝術浸潤基地空間 / 作品名稱:文山故事 / 創作者:蔡文祥-3。
文山故事-基地相關剪影
作品二:穿流.美好時光(川流的地景)
夏日,夜涼如水,徐風吹拂,泥土伴隨著草香,沁入鼻間。暢意騎行的快感,舒張的毛孔,啟動了五感神經。騎行中,穿梭流轉在綠意盎然的水岸,兩旁燈光點點與夜晚的星空相互呼應;一幅幅川流不息景像是景美溪河畔生命的樂章。
本作品以有機的自然形體為結構,來自細胞分裂的概念;細胞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萬物生命的起源,細胞分裂是生命蘊育與成長的根本,象徵基地將與文山區居民共生的概念,停駐於開放式生態公園。
象徵生命是由無數細胞分子構成,各自擔負的角色與任務,?又彼此緊密結合,由此創造出生命的組成,象徵生命的循環與生生不息。如同基地與居民的關係,供給彼此養分、成長茁壯,與這塊土地共創歷史。作品跨越人行走道,在春暖花開充滿生機氣息,與綠園道兩旁行道樹交織成一幅生意盎然的景象。
有時陽光穿透鏤空圓縫望向藍天白雲,沉澱舒緩平日繁忙的生活步調,釋放心靈,傳達出人與自然、藝術和諧共生之意。讓人願意流轉停駐的空間,沉靜在美好的時光,同時透過人與作品的互動與對話,激發出現代化腳步與基地人文的記憶脈絡的認同感。將細胞分裂的增生意象轉化詮釋成生命多元樣貌,是生生不息,自由的迴轉。
創作者:蔡文祥
作品尺寸:1,366(長)×750(寬)×350(高)cm
作品材質:不鏽鋼
象徵生命循環與生生不息的細胞造型作品 / 作品名稱:穿流.美好時光 / 創作者:蔡文祥-1。
穿流.美好時光-細胞造型作品相關剪影
以有機的自然形體為結構,訴說萬物生命的起源 / 作品名稱:穿流.美好時光 / 創作者:蔡文祥-2。
穿流.美好時光-自然形體結構作品相關剪影
作品臨接地面處,符合使用者需求轉化為街道家具座椅 / 作品名稱:穿流.美好時光 / 創作者:蔡文祥-3。
穿流.美好時光-街道家具座椅作品相關剪影
最終章
全案公共藝術設置理念緊扣景觀規劃精神,融合「呼吸的土地」、「川流的地景」、「舞動的人文」、「記憶的場景」、「視覺的饗宴」等自然地景打造全新地標,以具有律動感的開放式生態公園設計串連起「國家財政辦公園區」及華固新天地住宅區。結合濃厚人文、原生老樹、新店溪水岸景觀,形成自然、人文、文官匯聚的場所精神,輝映著文山地域人事風景。
「公共藝術在文山,公共藝術在國家財政辦公園區」,妥善表達對在地環境、人文關懷,輔以民眾參與互動的縫合。在親民、具指標性且兼具休閒的藝術空間,提升民眾美學養成的優質辦公場域。就土地記憶與倫理而言,這片土地上將會激發出許多人文活動的火花,為民眾及使用者留下美好的記憶風景,形塑城市地標。更期盼公共藝術發揮真諦與精神,帶給民眾兼具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嶄新美感體驗。
(註1):財訓所:以「精進優質訓練,培育財政人才」為願景,期許能作為財政業務及政策執行的推手,努力建構優質的訓練服務平臺,開發適性的職能及專業訓練,為國家培植優秀財政人才。